第二百一十章 预备说相声啦,求订阅-《我在德云当网红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简单打个比方就是,以前的沈常乐,更像是一个野蛮生长一般,做的巨大的纯肉馅包子。

    至于做包子的人刚刚入行,手艺不错不过算不上很好,但是他扎实的用料,还有能够填饱肚子的分量,都是让众多苦于一般包子店,一笼屉包子没有二两肉的食客所追捧。

    大家好久都没有吃过这么多肉馅的包子,一个个吃的当然都是十分过瘾,然而这扎实的用料,却是也让众多食客,纷纷一开始都忽略了包子老板手艺不足的问题的。

    然而这大肉包子用料足归足,但是吃多了自然也是腻的,就像是包袱太密集的相声,反而会让观众们笑累,笑得分心,从某种意义上,也会影响到最后穿插在相声中最重要的底。

    这种大肉包子,对于很多依旧没有吃过大肉包子的食客来说,依旧是十分有卖点的(路人观众),因为他们不常吃,或者就是偶尔吃个新鲜,自然无所谓的。

    但是对于经常吃大肉包子(铁杆粉丝),包子迷(比较懂行相声爱好者)或者更加注重包子健康绿色(不喜荤腥的相声爱好者)的食客来说,这大肉包子就难免有种太过于接地气,狗肉入不了正席的感觉。

    而少马爷马志名所做的,就是像大厨一样,将沈常乐做的这个大肉包子,重新做了改良。

    稍微降低了沈常乐包子的肉馅(使包袱的频率),在略显油腻的肉馅中,加入了清爽的时令蔬菜,鲜美的虾仁,烘托香味的葱姜,最后调味的调料。

    在保证大肉包子卖点的同时。将大肉包子改进的更加美味,更加健康,也更加的“高级”,这种高级不一定就是说这个大肉包子就能上国宴什么的了。

    包子就是包子,它就是老百姓解馋的主食,根治于基层,即使它可以搬上国宴,也会因为阉割了它太多的根本,让它显得不伦不类。

    包子它的高级是说,它可以被更多,逐渐重视到包子健康性的中、高层大众所所接纳。

    而这,事实上也是徳芸社的相声发展到如今,徳芸社从野蛮发展的民间社团,到传播宣传名族传统文化,成为如今相声这门传统艺术的标杆,其中相声内容的一个走向。

    伦理、占便宜、荤腥甚至是打人,这些元素它们永远都会在,因为这就是相声的一部分,虽然俗,但是这是很多时候引出笑果,烘托气氛,建立人物最准确、最有效率的方式。
    第(2/3)页